馬達加斯加和它的鄰居海島小組有驚人的總共八個植物家庭,四個鳥家庭和在地球上居住無處的五個大主教家庭,馬達加斯加擁有超過50個狐猴種類是海島所以吸引人被全世界大使保護,雖然,悲劇地, 15個多種類被迫到绝種,自從人類到達。
塞舌爾群島、科摩羅和Mascarene海島在印度洋在他們之間支持一定數量的重要地危險的鳥種類。 塞舌爾群島也是家庭對兩棲動物唯一的地方性家庭: Sooglossidae和Aldabra巨型草龜,
地區之一多數被宣佈的地方性爬行動物。
西部毛狐猴
西部毛狐猴生活在馬達加斯加東西部森林中,已被列入馬達加斯加新動植物保護計劃名單。
巨型葉尾壁虎
巨型葉尾壁虎棲息于馬達加斯加島的蒙塔格尼。據研究人員估計,這個素以多樣性著稱的“熱點”儘管僅佔地球陸地面積的2%,但卻生活著世界上逾70%的脊椎動物物種。
光面狐猴
光面狐猴(Indri indri)是現存最大的狐猴,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馬納納拉諾德。馬達加斯加政府制定了將自然保護區面積增加兩倍的計劃,但是科學家表示,即便一些國家不能提供更多的土地,他們也能有效保護大批物種。
綠背壁虎
綠背壁虎(Phelsuma lineatais)是棲息在馬達加斯加北部的一種壁虎,猛然間看到它,相信很多人直起雞皮疙瘩。
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
生物多樣性熱點-馬達加斯加
馬達加斯加共和國(Repoblikan'i Madagasikara,前稱馬拉加西共和國)是非洲東海岸的印度洋島嶼國家。馬達加斯加島是非洲第一、世界第四大的島嶼,面積590,750平方公里;到2004年為止,人口共有1644萬人;首都及最大城市為塔那那利佛(Antananarivo)。馬達加斯加擁有全球5%的動植物種類,其中80%為馬達加斯加所獨有。
綠背壁虎(Phelsuma lineatais)是棲息在馬達加斯加北部的一種壁虎,猛然間看到它,相信很多人直起雞皮疙瘩。
綠背壁虎(Phelsuma lineatais)是棲息在馬達加斯加北部的一種壁虎,猛然間看到它,相信很多人直起雞皮疙瘩。
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
陳氏鑑湖堂心得
陳氏松園為前頭厝宣石大宅,植栽以落羽松最為著名,「松園」即由其而得名。園區的落羽松,樹齡已達60年之久。民國34年,陳蒼溟於員山忠烈祠旁,發現31棵被丟棄的幼苗,於是帶回家中栽種,第一代存活了19棵,後來繼續繁衍於其他地方。
落羽松是濕地的大型植物,葉片狀似羽毛,長相四季分明,冬季時,葉子會全部掉落,春天長出嫩芽時,葉子的顏色慢慢由淺至深,漂亮極了。陳銘煜告訴我們:濕地的樹最怕白蟻,園區其中一棵被白蟻侵蝕,樹幹僅剩一半的落羽松,就是和宜蘭大學的黃教授花了不少時間合力救治存活的。陳氏松園的落羽松,每一棵都長著茂密的膝根,突出地面的膝根高低不一,仔細欣賞,不同形狀的膝根,帶給大家不同的想像空間。
民國92年,宜蘭社區大學湖泊社搶救了不少雙連埤被破壞的原生水生植物,陳氏族人免費提供田地種植使用。「陳氏鑑湖堂」4個水生植物池占地約5分地,共種有100多種水生植物,大部分即是由雙連埤移植來的。
水生植物池,各種荷花、睡蓮隨風搖曳,姿態萬千。台灣原生水生植物和陸續增加的外來品種,相互輝映,美麗無比。池裡許多悠游的蝦子、小魚、青蛙等清晰可見。園區約有十幾種蜻蜓、豆娘和許多昆蟲,吸引各類鳥兒駐足。豐富的資源,是研究、觀察生態的好去處。
心得:風景宜人,氣候溫和,在那邊玩了些童玩後,在外面看到了一堆凸凸立在地上的東西很好奇那是什麼,
原來那就是落羽松呀!
落羽松是濕地的大型植物,葉片狀似羽毛,長相四季分明,冬季時,葉子會全部掉落,春天長出嫩芽時,葉子的顏色慢慢由淺至深,漂亮極了。陳銘煜告訴我們:濕地的樹最怕白蟻,園區其中一棵被白蟻侵蝕,樹幹僅剩一半的落羽松,就是和宜蘭大學的黃教授花了不少時間合力救治存活的。陳氏松園的落羽松,每一棵都長著茂密的膝根,突出地面的膝根高低不一,仔細欣賞,不同形狀的膝根,帶給大家不同的想像空間。
民國92年,宜蘭社區大學湖泊社搶救了不少雙連埤被破壞的原生水生植物,陳氏族人免費提供田地種植使用。「陳氏鑑湖堂」4個水生植物池占地約5分地,共種有100多種水生植物,大部分即是由雙連埤移植來的。
水生植物池,各種荷花、睡蓮隨風搖曳,姿態萬千。台灣原生水生植物和陸續增加的外來品種,相互輝映,美麗無比。池裡許多悠游的蝦子、小魚、青蛙等清晰可見。園區約有十幾種蜻蜓、豆娘和許多昆蟲,吸引各類鳥兒駐足。豐富的資源,是研究、觀察生態的好去處。
心得:風景宜人,氣候溫和,在那邊玩了些童玩後,在外面看到了一堆凸凸立在地上的東西很好奇那是什麼,
原來那就是落羽松呀!
加拉巴哥群島
位於南美洲厄瓜多爾西方大洋中的加拉巴哥群島,是一處孤懸在海上的火山島群,離美洲大陸約600英哩。2百萬年前的海底火山爆發,噴出的熔漿在冷卻後,形成了50多座島嶼,原來島上並無任何生物,後來隨風飄來植物種子,而鳥類、爬蟲類和昆蟲,則是飛行或是隨著浮木來到加拉巴哥群島,從此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天堂繁殖演化成特有物種。
1835年,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,達爾文到達加拉巴哥群島,因而獲得生物演化的靈感,並寫下「物種起源」一書,提出震驚世界的進化論。由於具有獨特的火山地質和動植物生態,加拉巴哥群島於1959年被劃歸為國家公園,同年在聖塔克魯斯島(Santa Cruz)的學院灣(Santa Cruz)成立達爾文研究站,1979年被聯合國文教基金會列為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。如今,加拉巴哥群島已成為南美洲著名的生態旅遊地點,每年有超過6萬的遊客前往一窺這個神秘的生物進化實驗室。
由於海洋的隔絕,使得加拉巴哥群島的動植物得以擁有一個安全的環境,而這裡的動物並不會怕人,有些動物甚至於會主動接近遊客。數量最多的動物是兩棲爬蟲類,包括象龜、巨鬣蜥、熔岩蜥等,其中大部分是熔岩蜥。身長約25公分的熔岩蜥,行動十分敏捷,天性喜愛陽光,以昆蟲和植物作為食物。體型碩大的象龜,是加拉巴哥群島最著名的動物,最大可長達1.8公尺,重230公斤。象龜的爬行十分緩慢,喜愛從地衣、仙人掌攝取水份,有時間會爬到高地喝泉水。此外,在加拉巴哥群島還可觀賞到海豹、海獅,以及許多種鳥類,如燕尾鷗、紅鶴、鵜鶘、蒼鷺、大、小達爾文雀…等。
由於加拉巴哥群島的生態十分獨特,提供生物學家一個非常理想的研究環境,為了讓保護當地的生態,每年到加拉巴哥群島的遊客人數有一定的限制,同時必須要由領有執照的生物學家導遊帶領,並且只能在指定的路線上活動、參觀。此外,遊客到加拉巴哥群島旅遊不可攜帶水果、果實、種子、花、動物…等,以免影響當地的生態。
加拉巴哥陸鬣蜥
加拉巴哥陸鬣蜥(學名Conolophus subcristatus)是一種屬於美洲鬣蜥科(Iguanidae)的蜥蜴,也是陸鬣蜥屬(Conolophus)兩個物種的其中之一。為生存於加拉巴哥群島的特有種
1835年,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,達爾文到達加拉巴哥群島,因而獲得生物演化的靈感,並寫下「物種起源」一書,提出震驚世界的進化論。由於具有獨特的火山地質和動植物生態,加拉巴哥群島於1959年被劃歸為國家公園,同年在聖塔克魯斯島(Santa Cruz)的學院灣(Santa Cruz)成立達爾文研究站,1979年被聯合國文教基金會列為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。如今,加拉巴哥群島已成為南美洲著名的生態旅遊地點,每年有超過6萬的遊客前往一窺這個神秘的生物進化實驗室。
由於海洋的隔絕,使得加拉巴哥群島的動植物得以擁有一個安全的環境,而這裡的動物並不會怕人,有些動物甚至於會主動接近遊客。數量最多的動物是兩棲爬蟲類,包括象龜、巨鬣蜥、熔岩蜥等,其中大部分是熔岩蜥。身長約25公分的熔岩蜥,行動十分敏捷,天性喜愛陽光,以昆蟲和植物作為食物。體型碩大的象龜,是加拉巴哥群島最著名的動物,最大可長達1.8公尺,重230公斤。象龜的爬行十分緩慢,喜愛從地衣、仙人掌攝取水份,有時間會爬到高地喝泉水。此外,在加拉巴哥群島還可觀賞到海豹、海獅,以及許多種鳥類,如燕尾鷗、紅鶴、鵜鶘、蒼鷺、大、小達爾文雀…等。
由於加拉巴哥群島的生態十分獨特,提供生物學家一個非常理想的研究環境,為了讓保護當地的生態,每年到加拉巴哥群島的遊客人數有一定的限制,同時必須要由領有執照的生物學家導遊帶領,並且只能在指定的路線上活動、參觀。此外,遊客到加拉巴哥群島旅遊不可攜帶水果、果實、種子、花、動物…等,以免影響當地的生態。
加拉巴哥陸鬣蜥
加拉巴哥陸鬣蜥(學名Conolophus subcristatus)是一種屬於美洲鬣蜥科(Iguanidae)的蜥蜴,也是陸鬣蜥屬(Conolophus)兩個物種的其中之一。為生存於加拉巴哥群島的特有種
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
亞馬孫雨林
亞馬孫雨林(Amazon Rainforest),又譯亞馬遜雨林,又稱亞馬孫河雨林,位於南美洲亞馬孫盆地的熱帶雨林,佔地700萬平方公里(7億公頃),使這片雨林生機盎然的為亞馬孫河。雨林橫越了8個國家:巴西(佔森林60%面積)、哥倫比亞、秘魯、委內瑞拉、厄瓜多、玻利維亞、蓋亞那及蘇利南,包括法屬蓋亞那。其中4個國家將雨林所屬州份取名亞馬孫州(Amazonas)。亞馬孫雨林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,森林面積的20%,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。
生物多樣性
潮濕的熱帶森林是物種最豐富的生物群系(biome),美洲的熱帶森林物種相對地比非洲及亞洲的豐富。作為美洲中最大的熱帶雨林,亞馬孫雨林擁有無可比擬的生物多樣性。
亞馬孫雨林內有250萬種昆蟲、數以萬計的植物品種、及大約2,000種雀鳥及哺乳動物。現時,區內已有至少40,000種植物、3,000種魚類、1294種雀鳥、427種哺乳種物、427種兩棲動物、378種爬行動物被科學分類。。
科學家指出,單單在巴西已約有96,660至128,843種無脊椎動物。
亞馬孫雨林的植物品種是全球最多種性的,有專家估計,1平方千米可能含有超過75,000種樹及150,000高級植物,1平方千米可含有90,790公噸存活的植物。亞馬孫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動物及植物生境。全世界五份之一的雀鳥都居住於亞馬孫雨林。現時,大約有438,000種有經濟及社會利益的植物發現於亞馬孫雨林,還有更多的有待發現及分類。
特有種:
亞馬遜河豚(又作亞馬遜淡水豚或粉紅河豚、粉紅淡水豚,英文俗稱boto,學名Inia geoffrensis)是亞馬遜河及奧里諾科河(Orinoco)流域特有的物種,是體形最大的淡水豚。
生物多樣性
潮濕的熱帶森林是物種最豐富的生物群系(biome),美洲的熱帶森林物種相對地比非洲及亞洲的豐富。作為美洲中最大的熱帶雨林,亞馬孫雨林擁有無可比擬的生物多樣性。
亞馬孫雨林內有250萬種昆蟲、數以萬計的植物品種、及大約2,000種雀鳥及哺乳動物。現時,區內已有至少40,000種植物、3,000種魚類、1294種雀鳥、427種哺乳種物、427種兩棲動物、378種爬行動物被科學分類。。
科學家指出,單單在巴西已約有96,660至128,843種無脊椎動物。
亞馬孫雨林的植物品種是全球最多種性的,有專家估計,1平方千米可能含有超過75,000種樹及150,000高級植物,1平方千米可含有90,790公噸存活的植物。亞馬孫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動物及植物生境。全世界五份之一的雀鳥都居住於亞馬孫雨林。現時,大約有438,000種有經濟及社會利益的植物發現於亞馬孫雨林,還有更多的有待發現及分類。
特有種:
亞馬遜河豚(又作亞馬遜淡水豚或粉紅河豚、粉紅淡水豚,英文俗稱boto,學名Inia geoffrensis)是亞馬遜河及奧里諾科河(Orinoco)流域特有的物種,是體形最大的淡水豚。
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
新鮮世/德塑膠紙明年上市 千萬樹木可望獲拯救
新鮮世/德塑膠紙明年上市 千萬樹木可望獲拯救
更新日期:2008/11/17 22:39 國際中心/綜合報導
全球人口持續增加,人類對大自然所帶來的衝擊也越來越嚴重,為了滿足人類對紙張的需求,全球每年有超過40億棵樹被砍下來,為了保護地球,德國有一家科技公司研發了塑膠紙,而且這種紙還可以像電腦螢幕一般顯示文字,一旦明年正式推出,將可以拯救成千上萬的樹木。
根據專家統計,全世界每天有17億人閱讀報紙,為了滿足人類閱報需求,以及平常在辦公室的列印需求,全球每年有高達40億棵樹被砍倒,為了響應環保,德國有一家科技公司推出了塑膠紙,它非常的輕薄只有一片厚紙板的重量。
塑膠紙的功能就像電腦螢幕,只要透過掃描的方式,塑膠紙的介面就會出現文字,只要用大拇指推一推,它就會自動換頁,這一項科技預計明年上市,專家預測,一旦塑膠紙推出,運輸紙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有機會大幅降低,而獲救的樹木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,最後讓地球的環境更加美好。(新聞來源:東森新聞記者賴廷奇、許乃文)
更新日期:2008/11/17 22:39 國際中心/綜合報導
全球人口持續增加,人類對大自然所帶來的衝擊也越來越嚴重,為了滿足人類對紙張的需求,全球每年有超過40億棵樹被砍下來,為了保護地球,德國有一家科技公司研發了塑膠紙,而且這種紙還可以像電腦螢幕一般顯示文字,一旦明年正式推出,將可以拯救成千上萬的樹木。
根據專家統計,全世界每天有17億人閱讀報紙,為了滿足人類閱報需求,以及平常在辦公室的列印需求,全球每年有高達40億棵樹被砍倒,為了響應環保,德國有一家科技公司推出了塑膠紙,它非常的輕薄只有一片厚紙板的重量。
塑膠紙的功能就像電腦螢幕,只要透過掃描的方式,塑膠紙的介面就會出現文字,只要用大拇指推一推,它就會自動換頁,這一項科技預計明年上市,專家預測,一旦塑膠紙推出,運輸紙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有機會大幅降低,而獲救的樹木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,最後讓地球的環境更加美好。(新聞來源:東森新聞記者賴廷奇、許乃文)
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
環境新聞
海洋普查 發現近千新物種
更新日期:2008/11/11 09:44 【中國時報 閻紀宇/綜合外電報導】
由全球八十二個國家兩千多位科學家合作進行的「海洋生物普查」(CoML),昨天發表「二○○七-○八年集錦報告」,呈現去年到今年的豐碩成果。研究人員在全球各海域發現約一千個新物種,也對數百種海洋生物的演化歷史與生活習性獲致更深刻的理解。
這些發現無奇不有,令人歎為觀止。紐西蘭外海的海底山脈上有一座「海星城」,住著密密麻麻的陽燧足海星(brittle star),強勁洋流帶來大量食物,牠們舉起腕足就可以飽餐一頓。一種櫛水母棲息在日本南方的琉球海溝,深度達七千兩百一十七公尺,打破以往紀錄,但掠食性生物在這種深度很難覓食。
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大西洋中洋脊,有一處目前已知最深(四千一百公尺)的海底火山熱液噴泉口,周遭有許多海葵、蝦類與海蟲。夏威夷與加州之間的太平洋海域,則是開了一家「大白鯊咖啡廳」,每年都有許多大白鯊從四面八方游到此地,一待就是六個月,最常做的事就是反覆潛入三百公尺深處的海底,至於目的是覓食還是繁殖,科學家仍不得而知。
章魚的演化也在這次普查揭曉:距今三千萬年前,今日章魚的遠祖棲息在南極海域;後來南極越來越冷,冰層越來越厚,章魚被迫潛入鹽分與含氧量較高的深海,再隨著洋流遷徙到別的海域,從此開枝散葉。
心得:
之前在新聞上就偶爾會看到在海洋發現新物種的news,
對於新的物種覺得很新奇,
他們是如何生存與沒有日光的深海裡?
他們是有怎樣特別的基因?
我們是否能從他們身上獲得好處?
這些都值得我們研究,探討。
引用於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81111/57/198ng.html
更新日期:2008/11/11 09:44 【中國時報 閻紀宇/綜合外電報導】
由全球八十二個國家兩千多位科學家合作進行的「海洋生物普查」(CoML),昨天發表「二○○七-○八年集錦報告」,呈現去年到今年的豐碩成果。研究人員在全球各海域發現約一千個新物種,也對數百種海洋生物的演化歷史與生活習性獲致更深刻的理解。
這些發現無奇不有,令人歎為觀止。紐西蘭外海的海底山脈上有一座「海星城」,住著密密麻麻的陽燧足海星(brittle star),強勁洋流帶來大量食物,牠們舉起腕足就可以飽餐一頓。一種櫛水母棲息在日本南方的琉球海溝,深度達七千兩百一十七公尺,打破以往紀錄,但掠食性生物在這種深度很難覓食。
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大西洋中洋脊,有一處目前已知最深(四千一百公尺)的海底火山熱液噴泉口,周遭有許多海葵、蝦類與海蟲。夏威夷與加州之間的太平洋海域,則是開了一家「大白鯊咖啡廳」,每年都有許多大白鯊從四面八方游到此地,一待就是六個月,最常做的事就是反覆潛入三百公尺深處的海底,至於目的是覓食還是繁殖,科學家仍不得而知。
章魚的演化也在這次普查揭曉:距今三千萬年前,今日章魚的遠祖棲息在南極海域;後來南極越來越冷,冰層越來越厚,章魚被迫潛入鹽分與含氧量較高的深海,再隨著洋流遷徙到別的海域,從此開枝散葉。
心得:
之前在新聞上就偶爾會看到在海洋發現新物種的news,
對於新的物種覺得很新奇,
他們是如何生存與沒有日光的深海裡?
他們是有怎樣特別的基因?
我們是否能從他們身上獲得好處?
這些都值得我們研究,探討。
引用於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81111/57/198ng.html
訂閱:
文章 (Atom)